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美妆门户网资讯正文

原上海美术馆馆长闻名画家方增先谢世享年88岁

时间:2019-12-04 13:43:00  阅读:729+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2019年12月3日晚7点36分,20世纪后半叶实际主义我国人物画发明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进者方增先先生逝世,享年88岁。方增先先生曾任上海美术馆馆长、我国国家画院我国画院院长等职。2013年获第二届“我国美术奖·终身成果奖。“我国画的基本功,第一是线条。

年近八旬的闻名画家了庐听闻方增先谢世的音讯表明十分意外,他表明,方增先是今世学院派我国人物画家的领武士,他的含义并不仅仅在浙派人物画。

我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心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对汹涌新闻表明,在新我国美术的开展进程中,方增先先生是一位作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咱们与教育名师,他的逝世,是我国美术界的严重损失!

原上海美术馆履行馆长李磊说,“我与方教师在上海美术馆共用过一张工作桌,他曾说:‘我国画是写出来的,假设没有毛笔的滋味还叫什么我国画!’”

方增先

方增先的老友、闻名画家了庐听闻方增先谢世的音讯表明十分意外,连称没想到,他对汹涌新闻表明,方增先是今世学院派我国人物画家的领武士,他的含义并不仅仅在浙派人物画,“我与他知道是在1970年代,十分投合,后来他调到上海,联系愈加亲近了,咱们还早年想把房子买在一起,后来还一起到华山等地……方增先一路好走!”

我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心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对汹涌新闻表明,在新我国美术的开展进程中,方增先先生是一位作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咱们与教育名师。他坚持承继和宏扬我国画艺术优异传统,探究我国画特别是水墨人物画的年代开展,以深化日子、关心实际和表达人文情怀的艺术理念发明了大批精品力作,推进了水墨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和方式言语的立异,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方增先先生德艺双馨的风仪得到了广阔美术家的由衷尊敬,他的逝世,是我国美术界的严重损失!“因为美术馆作业的机缘,我得到向方增先先生学习的时机,他在担任上海美术馆馆长期间,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掌管上海双年展等大型展览的策划,推进美术馆保藏、公共教育、世界艺术交流等全面建造,让我深深感到他作为学者型艺术家的文明志向和归纳学养,也由此更多领会他在艺术发明上的学术高度。”范迪安说。

原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履行馆长、艺术家李磊与方增先在上海美术馆同事过多年,他在承受汹涌新闻采访时说:“十分之痛心啊,一代大师离咱们而去了。有八年时刻我与方教师共用一个工作室,虽然他并不来工作,可是有位子在,上海美术馆就像有了魂灵。”

李磊说,“方教师跟我讲过许多故事,有两段话我感受最深。他说:‘我国画是写出来的,要用毛笔写造型,素描联系也要写出来,假设没有毛笔的滋味还叫什么我国画!’他还说:‘我并不喜爱今世艺术,许多东西我也看不明白,可是年轻人要搞的东西不能咱们不明白就不让他们搞,所以搞上海双年展我第一个支撑。’方教师的艺术滋补过咱们,他的精力也鼓励着咱们。”

画家张立辰以为,方增先先生的探究进程一直没有脱离我国画的核心问题:翰墨结构。其实到了我国画十分简练、十分归纳的这种表现手法的高度上,不管是以线为主、 仍是团块为主,方先生现已获得的成果代表了我国画现年代的一种抱负。方先生上课时这样讲过,我国画以线为主。

上海美术学院履行院长汪大伟以“水墨丹青挥洒人世,艺品品格共存六合”两句表达自己的哀思。

“汹涌新闻”曾在2017年专访过方增先先生,方先生的家坐落上海松江,房子的容貌和室内家具几乎是方增先先生自己的规划,一些来自家园简练的老门板组成深色的墙,桌子的细节规划和墙上门板的结构照应。透过室内的落地窗能看到一个水草旺盛的花园,花园中有一只名叫“杜尚”的大狗。传统与今世的结合,透露出方增先的人生阅历——他从传统中罗致翰墨言语创始了浙派人物画,他也曾是上海美术馆的馆长,在任期间将“双年展”的概念在上海落地。

方增先先生2017年在家中承受专访时

其时的方增先87岁,虽身体欠佳、久未出面,但说话节奏一如早年,面临汹涌新闻记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均考虑顷刻,然后要言不烦地答复。从传统中来的 “浙派人物画”,想让画家看得更广的上海双年展……这些出自于方增先先生之手的美术事情在他的口中却显得轻描淡写。

远望,2009

方增先出生于1931年,是20世纪后半叶实际主义我国人物画发明的代表人物之一,我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进者。1953年结业于浙江杭州国立艺术专科校园(今我国美院),并留校转入本院兴办的研讨生班。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美术馆馆长、我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我国国家画院我国画院院长。2013年1月获第二届“我国美术奖·终身成果奖”。

作为我国画坛具有广泛影响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和推进者。 作为一个具有典型含义的艺术个案,方增先身上集中表现了新我国树立以来我国画家为习惯新的年代需求不断地求革新、图立异、不懈探究的艰苦艺术实践进程。

年轻时的方增先(右)和妻子卢琪辉访问王个簃先生

1955年,方增先地点的浙江美术学院从头康复了我国画系,本来学习油画的方增先也因此被转入国画系。在此布景下,方增先充沛的使用学院其时的教育资源,博采中外各家之所长,发明出一套交融西方结构素描法和我国水墨画传统(首要是适意花鸟画传统)的新颖的我国画人物表现办法。这种办法很好地处理了我国画的人物造型问题,用我国传统的水墨资料发明具有明显年代特征和真实的日子气息的人物画探究由此走出了一片全新的六合,这也是我国画现代化实践进程中具有前史性含义的华章。

方增先的我国人物画根底是“线性人体结构素描”,它的构成是从法国明暗五调子素描法、苏联契斯恰可夫的分面法到美国伯里曼结构学,从而到线的结构法以及线的团块全体表现,完结了潘天寿有关我国画有必要以线为主的观点在现代人物画教育中的详细履行,是在推重以明暗为主体的西方传统素描法外的另辟蹊径之举,成功处理了其时我国人物画表达的火急实际需求。因为这套办法卓有成效,易于把握,遭到广阔学生的欢迎和校园的注重,很快在浙美的国画教育中遍及开来,之后影响到全国各地的美术院校,成为我国画系人物画教育的根底课程。而方增先也以其关于我国人物画现代化改造发生的严重影响。

方增先《说红书》

五十年代的《粒粒皆辛苦》、六十年代的《说红书》、七十年代的《艳阳天》,既是方增先写实人物画的模范之作,也是浙派写实人物画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更是那个特别的年代的艺术“经典”,蕴涵着丰厚的艺术、前史、政治、社会等许多价值百科和含义。在这期间,方增先还曾向王个簃、潘天寿学习。

1983年,方增先赴青海玉树藏族自治洲写生途中。

变革开放后,我国美术界出现了多元化格式。在年代开展变化和个人自觉艺术寻求的两层推进下,方增先开端积极地进行着新的测验,以寻觅水墨人物画现代化的新的或许。为此,他进行了各式各样的试验,既向西方现代艺术罗致创意和方式资源,在水墨人物画中融入西方现代艺术中构成和变形要素,也对我国民间美术的方式特色做研讨,还回溯前史向传统我国画寻求翰墨方式与精力内在上的支撑,将文人画的翰墨特性、审美意趣重复揣摩、研讨,融入进自己的发明。在长达十年的时刻里,他画了很多的草稿、速写,不断进行自我言语上的铸造和提炼,以寻觅联合古今东西且能表达自我情感和精力的个人风格图式与水墨言语。这是企图逾越自己既有艺术成果的十分英勇的探究。从青海写生到古代诗意画和白描人物,再到积墨法的试验以及结合书法线条的平面造型讨论,方增先以一个与时俱进者的姿势进行着自我艺术征途的行进,在不断地应战自我的进程中又不断地逾越自己。

1980年代方增先(一排右二)在浙江美院(现我国美院)

方增先在演示教育

积墨法是他从黄宾虹和传统山水画法中得到启示,成功借用到人物画中,以添加画面的厚重感和肌理质感。20世纪80年代,他先测验用积墨法表现古代人物和藏民的衣物。2001年开端,他又斗胆将积墨法运用到人物的脸部、手和肌体的描绘上。积墨法能表现出衣物的厚重质感和繁复皱褶,还有皮肤的沧桑质感,更别有一种特别的方式感,好像带着年月的印记,浸透时刻的苦涩与凝重。虽与传统文人式审美情味和精力气质相异,但积墨法能成功表现农人和牧民的形象,他们背负着日子的重压,又是前史的见证和发明者,让农人身世的方增先感到心有戚戚并满怀感动。如《闲看行路人》,《家园板凳龙》图中干笔、湿笔穿插组合,线条苍莽浑沦。画面从底部的通明色,到追加的每一层翰墨,都能层层表现出来。也便是从画面第一层到最后一层,各种笔法都逐个出现,这样厚度和质感才得以表现。其时他跟靳尚谊说:“我这张画能够和你们的油画比较,在淳厚度上,一点也不逊于油画。”

《粒粒皆辛苦》,1955年(1978年重制)

除了艺术家的身份外,方增先曾任上海美术馆的馆长,并在1990年代末兴办了上海双年展,现在上海双年展现已20多个年初了,提起兴办上海双年展的初衷,方增先曾在承受“汹涌新闻”采访时说:“我觉得搞艺术了,那么西方、外国的东西一定要了解,所以就谋划搞双年展了。双年展能够约请西方各种门户都到我国来展览,我国的画家看得面广了自己能够有挑选地来吸收西方艺术的好的东西,眼光放得很大,吸收面多了,对绘画的开展很有优点。”

方增先也曾回想说:“双年展,苦闷中发生。对西方的现代或前卫,我想穷追究竟,犹如呵壁天问,我能不能翻开魔盒子,看了,有没什么奥秘的东西。当年我国青年画家中,热心求现代,前卫艺术,现已是一支巨大的部队,还有在法国,美国等的侨居华人艺术家,是很强的艺术力气。咱们美术馆其时常常招待一批批的现代艺术家。台湾来的,年岁也与我相仿的艺术家,他们常劝我上海应办双年展,我与国外已出了名的华人艺术家商议,他们是异口同声地以为,真实早应办起来。至于我的参加原委,或许,第一个原因是我在当馆长,再一个原因便是从一个传统画家对现代艺术根究中的好奇心,和寻根问底的一向的特性。其时,从履行馆长李向阳一下,悉数馆中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拥护试办,几经商定,文明局领导也首肯,就定下来了。”

“没有方先生的文明远见和容纳就没有上双。”上海今世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说。

方增先曾寄语年轻人说:“年轻人多看,包含多看书和多看画,多看了今后就提高了自己的眼睛了。还要多画,这是实践。”

方增先在著作前

——————————————

相关链接:方增先简表

1931年生于浙江省兰溪市横溪镇西塘下。父亲方自成,原为当地小学教师;母周云鹊,家庭妇女。

1934年去离家二里路的通津桥村外婆家住。读《芥子园画谱》、《点石斋画报》等。

1943年就学通津桥私塾。因为私塾陈先生点拨有方,承受并喜爱上我国古典文学,能阅览《唐诗》、《古文观止》等。

1949年7月,考入浙江杭州国立艺术专科校园。

1950年春,国立艺术专科校园改名为中心美术学院华东分院。著作在春季全院发明评比中独占鳌头。秋,全院赴安徽皖北,参加两期土改。

1953年夏,结业于绘画系,结业发明画油画《师与徒》。留校,转入本院兴办的研讨生班,指导教师为油画家黎冰鸿。

1954年夏,研讨生班结业,分配入新创设的我国画系。后伴随中心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敦煌调查队赴千佛洞,研讨、描摹岩画三个月,又深化草原藏区写生。

1955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我国画系。时年春,由指导教师叶浅予、邓白、史岩、金浪带队,随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心美术学院师生安排的文物调查队,赴敦煌千佛洞调查、描摹,为期三个月。 7月、8月,在兰州天祝藏区深化日子,画彩墨画《拾蘑菇》。9月,回杭州发明《粒粒皆辛苦》。同年,黄宾虹逝世,在吊唁典礼中作水墨画《黄宾虹像》。

1956年,《粒粒皆辛苦》随我国画展去民主德国展出,并宣布在该国美术杂志封面上。秋,去上海我国画院进修我国画,从指导教师王个簃研讨吴昌硕派花卉四个月。

1958年,随学生入乡村现场教育,画很多速写。开端深化研讨人体造型结构,结合教育,以线描作素描,试行我国画专业素描。夏,在浙江海宁海滨乡村现场教育,画海塘工程《征服大海》。

1960年,在浙江嵊县现场教育,画很多反映乡村里的日子的速写。回杭州后发明《浙西三秋》。一起为我国前史博物馆作水墨画《上海第三次工人装备起义》。

1963年,写《怎样画水墨人物画》。此书为新水墨人物写生技法供给了可参阅的经历,因此大受大众欢迎。 1973年又再版,共出书几十万册。

1964年发明《说红书》。

1965年,《美术》第2期宣布马贡戈编撰的《〈说红书〉的艺术成果》一文,指出《说红书》一画在艺术上是新人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著作。秋,因胃病加重,去杭州屏风山疗养院医治。

1974年为画《艳阳天》插图,赴北京郊区密云县,收集资料。

1975年 完结《艳阳天》水墨插图三十幅。这些插图后因由北京、上海、河北三地的出书社出书了三个不同版别的单行本。

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公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两项提案:一是主张康复黄宾虹纪念馆,二是主张树立潘天寿纪念馆。(两项主张均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撑,第二年潘天寿纪念馆筹建。

1979年被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工农兵画报》出《方增先著作选》专刊。在上海公民美术出书社《美术丛刊》上宣布论文《人物画的造型问题》,针对全国各美术院校的我国画人物专业根底课,初次提出有必要变革的专论。发明《孔乙己》插图三十幅。

1981年《美术》第9期宣布江丰为《方增先画集》序编撰的《要打破我国画的无人之境》一文。

1982年赴绍兴乡村小镇,画《城镇早市》。7月,浙江日报》刊登《方增先在立异的道路上》一文(来永祥撰文)。9月,香港《文汇报》以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著作及《方增先人物新作》一文(马克撰文);《迎春花》第1期人物专号刊登《粒粒皆辛苦》、《孔乙己》、《艳阳天》插图、《李时珍》等著作及《为今世人逼真描写》一文(马克撰文)。 10月,《浙江画报》刊登《人物画家方增先》一文(郑朝撰文)。

1983年,入上海我国画院。11月,安徽《画刊》刊登古装人物《深山鸟语》、《咏梅》、《步月》等。 7月,赴青海玉树州藏族草原。 9月,又赴青海藏区泽库草原。 10月,画《帐棚里的笑声》。《我国文学》第9期刊登《屈原》、《牧牛》、《海燕像》等著作及《人物画家方增先》一文(李瑞林撰文)。

1984年 任上海我国画院副院长,当选为我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帐棚里的笑声》参加全国美展,获上海区域优异奖。同年,任上海我国画院副院长。随上海文明局文明代表团赴日本参加日本富山北陆书道院活动。台湾《雄狮美术》刊登著作《屈原》、《海燕》。

1984 年1985 年7 月,赴甘南藏族自治州深玛曲大草原。

1985年 任上海美术馆馆长。

1986年2月,再赴甘南夏河拉不楞寺庙会。 8月,山东《艺术六合》刊登《方增先和他的水墨人物画》一文(徐虹撰文)。上海《书与画》第3期刊登《方 增先近期水墨画》一文(吴亮撰文)。1988年10月,携上海近现代我国画展赴法在马赛、里昂展出,并观赏巴黎首要博物馆。

1989年7月16日《羊城晚报》宣布《母亲》。10月5日《光明日报》刊登《美术发明的新收成》一文(邵大箴撰文),对《母亲》一画作谈论。《母亲》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展览,获银质奖、齐白石奖。

1990年,香港《保藏六合》一文刊登《方增先简论》一文(徐虹撰文)。《美术》第5期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世界》一文(徐虹撰文)。 6月,《香港明报》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人物》(周天黎撰文)。以上海文明代表团团长身份携我国画、版画、拍摄著作赴日本横滨办展。

1991年 被美国列传研讨院颁发该院终身董事和世界参谋。时年《母亲》获上海文学艺术优异奖。《美术》第2期刊登《方增先随访录》一文(陈秋田录)。 5月,携上海我国画展赴澳门办展。 6月,赴珠海发明古装巨幅著作《古文士图》,至12 月,画成六十幅。同年 11 月辞去上海画院副院长一职。

1993年 任我国美术家协会我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5年 受聘为上海大学讲席教授。

1996年举行第一届上海双年展,任艺委会主任。

1998年受聘为我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1998年举行第二届上海双年展,主题为“交融与拓宽”,以水墨为表现方式。

1999年被选为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2000年举行世界性的第三届上海双年展,日本NHK电视台专场播映节目近一小时。进入积墨画的探究,画《大山的回想》。

2001年用积墨法画《闲看行路人》、《行行复行行》。

2002年上海美术家协会举行以“家”为主题的室内家居规划展,全国各艺术院校都参加,任展览总策划人。用积墨法画《家园板凳龙》。参加在北京政协礼堂举行的今世国画优异著作系列展——上海著作展。

2003年由天津公民美术出书社出书《草书兰亭序》。

2004年获文明部文学艺术成果奖。天津公民美术出书社出书《草书后赤壁赋》。

2005年画《穿旧裘皮的人》。著作参加在浙江潘天寿纪念馆举行的浙派人物画文献展。

2006年举行行进者——方增先艺术回忆展。

2007年上海书画出书社出书《方增先》画册,《方增先图文回忆录》。发明《祭天》。

2009年8月,完结《晒佛节——祈福》。浙江美术馆举行“方增先人物画大展”,上海公民美术出书社出书《方增先人物画》。

2010年举行“行行复行行——方增先人物画大展”于我国美术馆。

2013年1月获第二届“我国美术奖·终身成果奖”。

2013年2月获“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2019年12月3日19点36分,因病谢世。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