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美妆门户网-美妆教程美妆心得美妆秀的美妆网
当前位置: 中国美妆门户网 > 护肤 > 生物美容 > 正文

中国消耗世界15%润滑油 浪费惊人存误区

www.v41.cn时间:2012-06-04 10:04来源:网易



    中国青年报6月4日报道

    中国正在驶入“汽车社会”。大多数人却对脚下的“四轮生物”所知有限。

    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被称为“后汽车市场”。在利润逐渐摊薄的时代,如果把新车销售利润比作“甜点”,那么汽车保养和维修等后期消费才是真正的“蛋糕”。

    业内人士称,“快换店”价格要比4S店低廉,而它专营昆仑系列的各等级润滑油,质量和售后服务相对路边维修店更有保障。这很可能引发后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剧烈变化。

    据称,昆仑“快换店”将推进在加油站内的布点,并考虑引入社会加盟店,未来5年将以较快速度在全国布局。

    事实上,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总经理廖国勤更愿意把“快换店”看做推广“合理润滑”理念的“宣传站”。

    10年前,廖国勤亲身参与昆仑润滑油品牌大手笔的“整合之战”,以“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及“绝不服输的精神”,使昆仑品牌从4000多家润滑油企业中脱颖而出,并迅速挤入与跨国品牌同台竞争的“第一梯队”。

    当这场有关润滑油品牌的“马拉松比赛”已跑入中途,作为昆仑品牌的“第一火炬手”,廖国勤似乎更关心在奔跑途中向观众们宣讲“合理润滑”这个科学理念。

    “我的主要任务不是卖油,而是四处去讲如何用油。”她说,自己如今更像一个教导员,而不是推销员。

    在包括汽车在内的机械工程领域,润滑油是个“边缘学科”。消费者当然更难对润滑油使用建立起理性认识。经过反复行车试验和跟踪监测,昆仑润滑得出一个似乎“违反行规”的结论:只要润滑油使用得当,一般乘用车发动机,两万公里换油没问题。而在实际使用中,车主通常都在4S店的“指导”下,一过5000公里或7500公里就赶快更换。

    4S店各类花样繁多的“捆绑”销售策略并不是新闻。而消费者之所以被牵着鼻子走,的确与“科学认识”有关:对油品的“合理生命周期”缺乏认识,什么高档用什么,这是国内轿车驾驶者的“通病”;而为了节省成本,认为便宜油、能对付就好,甚至不顾假冒伪劣,这是许多跑运输的卡车司机的消费习惯。前者造成浪费,“花了冤枉钱”,也增加环境负担;后者安全没保障,排放恶劣,返修率升高,没省多少钱,综合成本反而增加了。

    “不同的病要用不同的药,驾驶的车型不一样,选用的润滑油也不一样。”廖国勤表示,不应该用好坏、贵贱去简单划分润滑油的档次,而要树立“合适就是最好”的用油理念。

    昆仑品牌诉求讲究“五个关爱”:关爱机器、关爱消费者、关爱环境、关爱社会、关爱员工。而他们渐渐发现,如果不能提供科学合理的“润滑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这些“关爱”最终无法落地。

    昆仑“快换店”铺开时把自己定位成“您身边的发动机养护专家”。如今这个“专家”不但提供“诊疗服务”,更要担当“健康常识宣讲员”的重要使命。

    “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是一个正在成长的消费群体,我们不能指望新车车主们很快建立自己的理性用油观念,至少在强保期内4S店还是主流。”中国石油高级专家杨俊杰认为,当节能环保、低碳减排这些观念渐渐成为“汽车社会”共识的时候,“合理润滑”才会真正地深入人心,“这需要一个过程”。

    不过,将自身定位成市场“王者”的昆仑润滑油不能坐等消费者的觉悟。事实上,主动承担潜移默化的消费者培育工作,既是义务也是责任。因为,在后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品牌的含金量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对市场观念、尤其是消费观念的引领与塑造上。

    本土品牌与洋品牌的博弈

    中国润滑油市场是个完全开放的市场,没有任何政策壁垒,不论高端低端、优质假冒,大大小小数千家企业在这个战场上“近身肉搏”。

    多年来,随着几个轮次的竞争淘汰,这个市场“三足鼎立”格局渐趋明显:跨国外资品牌、本土大品牌和为数众多的中小品牌集团。这3种力量此消彼长,历经沉浮,在今天汽车市场总量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中,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美妆门户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联系本站,我们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